「心窗之外有藍天—詩篇四十二、四十三篇的釋經應用」

賴若瀚

賴若瀚

聖言講道研經學院

本文內容類別

文章

瑪拉基書2, 馬太福音1

家庭生活, 實踐生活

賴若瀚
 文字稿 Text

 

      在這段疫情攻陷全球的日子,很多人的情緒都落到低點。因失業、居家隔離、前景不明朗,不少人會感到抑鬱、無望、灰心、困惑甚至憤怒,有人甚至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人的感情或情緒大概可以分為兩類:正面與負面。它們在我們的生命中,有時會像脫繮的野馬,四處亂奔。心理學對於人類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有以下的分析:

 

  1. 否認——將不愉快記憶從腦海的意識中隔離,或將痛苦的事從潛意識中加以否定。不過有時卻力不從心,越是要忘記、迴避,越發不能刷掉。
  2. 壓抑 —— 將痛苦或渴望由意識層面壓抑至潛意識的層面。
  3. 投射——將內心的想法投射到別人身上,視一些人為假想敵,是造成自己痛苦壓力的主因。而這樣做,心中便產生更多的苦毒。

 

      詩篇四十二至四十三篇的作者,是感情豐富的詩人。他正陷在極度負面的情緒中:悲傷(3-4節);流淚,以眼淚當飲食(3節);憂悶(5、6、11節);煩躁(5、11節);懷疑神,又懷疑自己(9節);哀痛(9節)等。這六種負面情緒一起併發,產生澎湃的威力。

 

        詩篇四十二至四十三篇原屬同一篇詩,在結構、思想和主題上十分連貫,後來可能因為某些緣故而分成兩首。

 

  1. 一. 落入沉痛的回憶,渴慕神(四十二1-5)

 

         詩人是可拉的後裔,是利未支派的歌唱者,在大衛時代負責聖殿敬拜的事奉。因戰亂的緣故,流亡在以色列北邊黑門嶺與米薩山一帶(四十二6),遠離聖殿,同時又受到外邦仇敵的冷嘲熱諷。我們先看3至4節,是詩人提出的問題,然後才再回到1至2節,那是解決的方案。

 

  1. 痛苦的回憶(3-4節)

 

      我晝夜以眼淚當飲食,人不住地對我說,你的神在哪裏呢?我從前與眾人同往,用歡呼稱讚的聲音領他們到神的殿裏,大家守節。我追想這些事,我的心極其悲傷。(3-4節)

 

         詩人整天受到仇敵的冷嘲熱諷:「我晝夜以眼淚當飲食,人不住地對我說,你的神在那裏呢?」

 

首先,詩人為自己落難的處境傷心。他痛苦到一個地步,「以眼淚當飲食」。這是誇飾法的描述,用來形容痛苦到了極點,終日以淚洗面。

 

其次,受敵人譏諷。這經歷更衝擊他的信仰。用現代人的話說:你是相信神、事奉神的人,為甚麼你的神會讓你落在這樣的遭遇中呢?別人都如意地生活着,你卻多番受折騰,你的神到底在哪裏?

 

再者,對昔日處境的回憶。第4節:「我從前……我追想這些事,我的心極其悲傷。」經文中出現「從前」與「追想」,可見是一段回憶。但這種回憶增加了詩人在逆境中的痛苦。詩人回想過去在聖殿中的敬拜與事奉的景況。昔日他也許參與過聖城重大的慶典,由祭司率領歌唱者、樂手等,一同前往耶路撒冷聖殿去敬拜。現在他卻孑然一身,連去敬拜的機會也沒有!因此他緬懷過去,切望能回到聖殿敬拜事奉神。

 

      最後,他的感情忽然崩塌。在種種的壓力下,詩人心裏產生各式各樣的負面情緒。信仰受到質疑,信心亦被動搖。第4節的另一個翻譯是「這些事我每逢追想,便傾瀉傷感來」《呂譯》。

 

弟兄姊妹,你可曾試過這樣的情況呢?會否也落在這樣負面的情緒中?就像在這次疫情的衝擊下,想起順境時的美好景況,實在恨不得回到從前。想起以往每主日也可以去敬拜,大家一同唱詩、禱告、事奉,如今經常被困家中,只能在屏幕前「觀看」崇拜,心中實在不是味道!

 

過去的美景一幕一幕地在眼前浮現,跟現今的苦況成了強烈對比,心中的痛苦不期然便加增。就如以前有親人在身旁,如今……。夫妻曾經恩愛,現在竟成陌路人。過去身體健康、精力充沛,現在竟然百病纏身……。年輕時滿有精力與恩賜事奉,現在已大不如前,心有餘而力不足……。

 

         詩人雖經歷種種的情緒困擾,但在這篇詩一開始時便說了他的出路是:在苦境中渴慕神!

 

  1. 渴慕神(1-2節)

 

神啊,我的心切慕祢,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幾時得朝見神呢?(1-2節)

 

詩人在開始向神發出禱求時,便說:「神啊,我的心切慕祢,如鹿渴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我幾時得朝見神呢?」這是一種深切渴望的禱求。因為詩人一直渴慕神,卻尋不着,正如小鹿在滾滾黃土上奔馳,想尋找水源卻尋不着!加上惡獸追擊,尋得水源的願望便更加渺茫。

 

      詩人在靈裏所經歷的痛苦,正像無水可喝的鹿一般,這由第2節他所發出的哀鳴可以見到。加上仇敵一直挑戰:「你的神在哪裏呢?」這種內外的夾迫,由靈裏的乾旱,帶來緩慢卻致命的苦痛。但在痛苦煎熬之下,詩人對神仍有着一股揮之不去的渴慕。他在逆境中,仍保持對神忠誠的委身。

 

        因為渴慕神是一種最高尚、最純潔的感情。人在兩種情況下,對神有深切的渴慕:一是落入困境中,感到靈裏乾渴,因為若不乾渴,就不會渴望尋找水源;二是明白只有神才能真正滿足人最深的渴求,世上一切事物都只能提供暫時的滿足。

 

  1. 副歌——自我提醒(5節)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祂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祂。(5節)

 

      在這兩篇詩裏,詩人重複了一句話,共說了三次,見於四十二篇5、11節及四十三篇5節。「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祂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祂。」這重複的話,就像詩歌的副歌一樣,表達出整篇詩的中心思想。

 

      詩人在詩篇中經常自言自語,向自己提出問題。這兩篇詩至少出現了十次「為何」。他對自己說:「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煩躁?」又對神說:「祢為何忘記我呢?」「我為何因仇敵的欺壓時常哀痛呢?」當詩人落入痛苦的景況,被負面的情緒所佔據時,他對自己的心說話。他問自己:「為甚麼會落到這樣的地步呢?我一定要找出路!」

 

      感謝主,當詩人的心靈被灰暗的思緒佔據時,他注視心窗之外,發現仍有藍天。「因祂的笑臉幫助我」直譯是「祂面容的拯救」。神的面容,表示祂的同在。「祂的同在」有喜悅、鼓勵與拯救之意。「笑臉」是更傳神的翻譯。神何以會感到歡喜呢?因為我們渴慕祂、尋求祂。祂要伸手扶助拯救我們!詩人的意思是:「神啊!如果沒有祢,我的生命就無法存活下去,祢是我生命的滿足,是我生命的支點,是我生命的全部。」

 

        詩人因回憶過去而產生許多負面情緒。但藉着仰望神,他重拾信心去面對未來!

 

  1. 二. 面對孤苦的現在,記念神(四十二6-11)

 

回望過去,詩人的痛苦極深。但面對當下,他也感到孤苦無助,感到被遺棄,沒有人記念他。

 

  1. 面對仇敵欺壓(6a、9-10節)

 

我的神啊,我的心在我裏面憂悶……我要對神——我的磐石說:祢為何忘記我呢?我為何因仇敵的欺壓時常哀痛呢?我的敵人辱罵我,好像打碎我的骨頭,不住地對我說:你的神在哪裏呢?(6a、9-10節)

 

       詩人向神祈禱,求神施慈愛,但神好像沒有回應,敵人依然欺壓他,不停地嘲笑他:「你的神在哪裏呢?」敵人的問題也佔據了他的心靈。他對神說:「祢為何忘記我呢?我為何因仇敵的欺壓時常哀痛呢?」(9節)他不明白神為甚麽沒有行動、靜默不言?

 

      他中了敵人的奸計,對神產生了懷疑。人心靈最大的波動莫過於對神起了懷疑。若環境不好,仍可以倚靠神;但若以為神不好,也就無所倚靠了!

 

  1. 記念神(6-7節)

 

我的神啊,我的心在我裏面憂悶,所以我從約旦地,從黑門嶺,從米薩山記念祢。祢的瀑布發聲,深淵就與深淵響應;祢的波浪洪濤漫過我身。(6-7節)

 

        「約旦地」是指約旦河發源之地;「黑門嶺」是黑門山附近,位於加利利海東北40英里(64公里);「米薩山」應該是黑門山的一個支嶺,但確實地點不詳。詩人大概是到了以色列的北面,遠離聖殿的敬拜,看見周圍陌生的環境,感到孤苦無助,內心陷入一片煩亂。他用「瀑布」、「深淵與深淵響應」及「波浪洪濤」( 7節) 等,來形容自己當時的光景。

 

      我早年讀到這裏,奇怪為甚麼在以色列的北部會有瀑布發聲,深淵與深淵響應?會否僅是詩人豐富的想像?後來有一次帶領聖地團,到了以色列北部,遠遠便聽到隆隆的響聲,而且越走近,聽到的聲音就越大,原來那是約旦河的源頭。從黑門山奔流而下的水,確實造成了大瀑布!詩人用瀑布和波浪比喻所受的痛苦,闡明作者滿心的悲傷和憂悶。

 

      詩人在形容苦難的字眼上,都冠以「祢的」:「 祢的瀑布發聲,深淵就與深淵響應;祢的波浪洪濤漫過我身。」表示他明白到一切苦難都是出於神的許可。用信心的眼睛觀看,便能明白一切的苦難背後都有神的美意!因此,他繼續依靠神,更要記念神。

 

  1. 歌頌神(8節)

 

      白晝,耶和華必向我施慈愛;黑夜,我要歌頌禱告賜我生命的神。(8節)

 

因為有神的慈愛相隨,讓他振作起來。「慈愛」(hesed)是指「神信實的慈愛」,呂振中譯為「堅愛」。詩人想起神過去怎樣用祂信實的恩慈帶領他經過,也相信神必定會繼續帶領他前行。「將苦難深淵的波濤,變為讚美的旋律。」靠主將劣境扭轉,這才算是得勝的人生。

 

  1. 副歌 ——自我提醒(11節)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我還要稱讚祂,祂是我臉上的光榮,是我的神。」(11節)

 

      副歌第二次出現,與上一次的稍有不同,增加了「是我的神」;把「祂的笑臉幫助我」改成「祂是我臉上的光榮」。在第5節,是詩人對自己說的;在這裏,他稱神為他的神,神與他的距離拉得更近。他再一次肯定地向自己宣告:要仰望神,等候神對他的援助。無論怎樣,仍要稱讚神,因神是他唯一的救助,是他的神。

 

  1. 三. 迎見無定的將來,稱頌神(四十三1-5)

 

在最後一段中,詩人在不知道前路如何的時候,他仍然回到神面前。

 

  1. 求神伸冤(四十三1-2)

 

      神啊,求祢伸我的冤,向不虔誠的國,為我辨屈。求祢救我脫離詭詐不義的人。因為祢是賜我力量的神,為何丟棄我呢?我為何因仇敵的欺壓時常哀痛呢?(1-2節)

 

      「求祢伸我的冤……,為我辨屈」(1節),詩人求神主持公道,救他脫離仇敵之手。詩人似乎比上一篇的情緒較為穩定,沒有那麼焦慮與抑鬱。因為詩人知道神是他的「力量」,能救他脫離這不虔誠的國與詭詐不義的人。

 

  1. 求神引導(四十三3-4)

 

      求祢發出祢的亮光和真實,好引導我,帶我到祢的聖山,到祢的居所!我就走到神的祭壇,到我最喜樂的神那裏。神啊,我的神!我要彈琴稱讚祢!(3-4節)

 

       詩人更進一步,求神用「亮光和真實」,引領他可以回鄉,在聖殿中稱頌神。詩人把「亮光和真實」人格化了,當作引導他的兩位使者。神的「亮光」是祂救贖的豐富,神的「真實」是祂聖約的信實。只要神差遣代表着祂的慈愛的兩個僕人(擬人法的描述)來引導他回去,他就會經歷復興與更新:就是回到神的「聖山」、「居所」和「祭壇」那裏。

 

      「聖山」(耶路撒冷)和「祭壇」是詩人達到最高目標的途徑——最高目標就是與神相交。「到我最喜樂的神那裏」的直譯是「到神,就是我的喜樂中的喜樂那裏」。神是詩人的喜樂,而且是最喜樂的源頭,是他最終的滿足。仰望祂就能戰勝憂悶與煩躁,是醫治憂鬱症的良方。

 

  1. 副歌——自我提醒(四十三5)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我還要稱讚祂。祂是我臉上的光榮,是我的神。」(5節)

 

       這是副歌第三次出現。再次強調詩人心裏因信靠神而滿有把握,他不會因既成的事實而感到焦慮與煩躁。無論能否返回自己的故鄉,是否能再次回復以前的光景,詩人都能稱頌神為他「最喜樂的神」(四十三4),並讚美神的「拯救」。環境雖然沒有改變,心窗裏仍是灰暗的,但心窗之外卻可看見藍天。

 

(《聖言通訊》第34期,2021年2月)

附註
PDF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