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所缺的人生:詩篇第二十三篇的再思」

曾永光牧師

曾永光牧師

本文內容類別

文章

瑪拉基書2, 馬太福音1

家庭生活, 實踐生活

曾永光
 文字稿 Text

 

  沒有人會想到新型冠狀病毒對全世界影響如此浩大!小小的細菌使全人類安全感盡失!

 

  詩篇第二十三篇是最為人熟悉與喜愛的詩篇,文學水準極高,詩境絕美。大衛用最淺白的言詞,道盡人生種種哀樂安危,在任何時代與景況,人都可從這篇詩找到自己。

 

  楊牧谷牧師說他每年必定重讀這詩,反省人生,每次都有新體驗。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有很多負面影響,但此刻當好好反省人生。

 

  1. 信心的宣告 (1節)

 

  「耶和華」是神與以色列人立約的名字,宣告祂是守約施慈愛的神。「是」乃現在式。「我的」強調個人關係。「我必不致缺乏」在新譯本為「我必不會缺乏」。許多中文譯本及英文譯本,如  KJV / NASB “I shall not want”,把這句譯成未來式。其實原文是未完成式,強調詩人的經歷在過去、現在、將來都是一樣。因此,更準確的翻譯應是「我是一無所缺」, 即 NIV “I lack nothing”。

 

  首節總括全詩內容。大衛作過牧羊人,知道牧羊人對羊的重要。他很有信心地宣告神是他的牧者,人生一無所缺。

 

  1. 一無所缺的經歷 ( 2-5節)

 

  1. 放手安享主恩(2節)

 

  「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2節上),首先強調神所給的是「青草」、「嫩草」,而非「老草」、「硬草」,神不但供應我們生命所需,更不會刺傷我們。許多基督徒為世事憂心愁煩,毫無安息。因工作忙碌,忽略靈修,也沒時間給家人,引來種種家庭問題。

 

  試看雅各年輕時靠己拼搏,家裏一團糟,年老時對法老王說:「我寄居在世的年日是一百三十歲,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不及我列祖在世寄居的年日。」 (創四十七9)大衛卻學會放手信賴神的供應,經歷心靈安息。

 

  「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2節下)見證牧羊人引領羊兒,使牠們不但有水喝,還可舒服地享受。世界的水如海水,愈飲愈渴,惟獨主耶穌給我們的是活水,使人喝了「就永遠不渴」(約四13、14)。

 

  當大衛放手不去抓住世界,卻抓住牧羊人的手時,便得以在青草地、溪水旁享受神的恩賜。你曾否經歷在青草地躺臥、在溪水旁安歇?要對世界放手,抓住神的手。

 

  1. 迷途重得指引(3節)

 

  羊的一個弱點是只看眼前,容易迷路。「羊群效應」是世界的趨勢。1997 年泰國一小國的經濟影響全東南亞,繼而影響俄羅斯及拉丁美洲;2009年金融海嘯亦再次影響全球。我們活在全球化、資訊化時代,全球經濟緊密連繫。在國際群體中,羊群心理是跟着一個領袖走。

 

  今天我們從電視、網絡、手機,看到花花綠綠的世界,也很易被名、利、權所誘惑,而跟人走錯路。

 

  大衛也曾走迷路,犯姦淫、欺騙人,最後借刀殺人。聖經記載他睡到「太陽平西」才起牀 (撒下十一2),其實當他肉體沉睡時,心靈早已沉睡。神卻沒有放棄大衛,叫拿單來責備他。當大衛覺悟自己大大得罪神,就寫下詩篇第三十二和五十一篇,向神真誠認罪懺悔,更見證神為自己的名要他走義路,幫助失迷的人,他這樣向神祈求:「求祢使我仍得救恩之樂,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 我就把祢的道指教有過犯的人,罪人必歸順祢。」(詩五十一 12 -13)

 

  大衛因耶和華是他的牧者,經歷迷途重得指引。倘若你行在錯誤路上,生命被罪惡捆綁,主也要你醒過來。「所以主說:你這睡着的人當醒過來,從死裏復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弗五14)

 

  1. 苦境經歷安慰 (4節)

 

  中東的牧羊人有時會帶羊群行過幽谷,特別在日影西斜時。「死蔭幽谷」原文是非常深沉的黑暗,在這種環境中羊兒容易遭害,或被野獸吞吃,或跌下山崖。但有牧羊人同在便不害怕。牧羊人有兩樣物件可使羊得安慰:一是杖,即短棍,作防衛武器;二是竿,乃有鈎的長棍,用作帶領羊兒,更可將跌下山崖的羊救起。

 

  4-5 節和前面 1-3節最大分別是代名詞的轉換:從第三身的「祂」轉為第二身 的「祢」。「祢」強調個人,亦表達最親密的關係。苦難正是羊感到與牧羊人最親密的時候。

 

  「死蔭的幽谷」(4節上)比喻人生的患難困境,更可能是喪命之際。大衛一生經歷許多苦難,卻因信神是牧者,有祂的同在便得安慰。他甚至見證:即使死亡,醒過來在義中仍可見主的面 (詩十七15)。

 

  許多面臨死亡的基督徒,都能處之泰然,無懼死亡。當你面對人生苦境,盼望你看見主的同在,經歷安慰,不怕遭害。

 

  1. 敵前福杯滿溢 (5節)

 

   「為我擺設筵席」(5節上)顯示場景改變,大衛描述他不再在野地,而是來到敬拜會所。如今敬拜儀式完畢,會眾一同坐席,享受獻祭後的豐筵。這時筵宴主人吩咐人用油膏大衛,以示尊貴;叫人倒酒,直到滿溢。

 

  為何仍在敵人面前?意指大衛的仇敵仍伺機攻擊他。「撒但起來攻擊以色列人,激動大衛數點他們」(代上二十一 1),大衛當時不聽將軍約押勸諫,使百姓陷在罪中,招致神的審判。後因神的憐憫,大衛得到復興。當他感受神的大恩,便再次委身事主,如為聖殿預備建造材料、為敬拜作出許多安排,又派利未人擔任詩班、守門及管理等職責,餘生成為百姓及後世的祝福。大衛經歷與敵共存,卻能福杯滿溢。

 

  面對疫情,你我的最大敵人不是病毒,而是撒但!牠要我們害怕,心靈枯竭,失去事主之心。我們要看這疫情危機是神給予的契機:在仇敵面前,神要用油膏你的頭,使你福杯滿溢。我們居家抗疫期間,小心不要沉迷看電影、歌劇、新聞或手機。應多與家人溝通、建立關係,迫切禱告,勤力讀經、學習背經、看屬靈書、聽優質的講道。並要透過電話、新媒體、網絡等關心弟兄姊妹,更要把握機會向親友同事傳福音。

 

  1. 人生最大的滿足 (6節)

 

  詩篇第二十三篇最後一節不再提到任何環境。不管境遇如何,或順或逆,都無關重要。

 

  1. 恩惠慈愛追隨(6節上)

 

  恩惠與慈愛是神兩樣最寶貴的屬性。「隨着」的意思不是遠遠跟着, 原意是「追趕、追隨」,如影隨形。許多人一生努力要建立有保障的生活,要有看得見的東西擺在前頭。神卻要我們先開步走,便發覺原來祂的供應立時追上來了。

 

  1. 永遠活在主前(6節下)

 

  恩惠與慈愛為人生所需,但大衛最後一句不講任何需要,而以神為他今時直到永遠的目標:「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大衛曾說:「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祂的榮美,在祂的殿裏求問」(詩二十七4),「瞻仰」乃注視、察看之意,表明他最渴慕及欣賞的,是神的尊榮、美善。「求問」原文乃默想之意,KJV / NASB 譯作“meditate”。可見大衛已到了一無所求的境界,單單向着神,全心享受及思慕神的美善。套用今天的俗語說:「有祢就夠!」

 

結論

 

  大衛因以耶和華為他個人的牧者,經歷了一無所缺的人生,他所嘗到的滿足亦是我們今日憑信可以經歷的。

 

  我很喜歡〈耶穌,每逢想念祢〉(Jesus, The Very Thought of Thee) 這首聖詩,每次唱時都深感主恩甜美,歌詞如下:

 

  • 耶穌,每逢想念着祢,甜美充滿心懷;若能到祢面前安息,何等令我暢快! 
  • 痛悔之心得着盼望,溫柔者得歡暢;有人跌倒蒙祢恩典,尋找的必尋見。 
  • 但那尋見的人如何?口筆難述主愛;蒙愛的人才能知道,主愛深厚奇妙! 
  • 耶穌,是我唯一快樂,是我將來賞賜;唯有耶穌是我榮耀,直到無窮盡時。

 

  盼望你再次思想詩篇第二十三篇,反省你是否真的以主耶穌為你的牧者?有否因祂而一無所缺?

 

   在這瞬息萬變、毫無安全感的世代,我們能在主耶穌裏享受祂所賜的喜樂與滿足!

 

(《聖言通訊》第34期,2021年2月)

附註
PDF Download
聖言講道研經學院
關於學院
內容類別
奉獻支持
訂閱
留下您的電子郵箱,我們將給您發送最新的資訊。

Copyright © 2021. Sagos Sermon Cent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