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講道的過程」

倫思學牧師

倫思學牧師

本文內容類別

文章

瑪拉基書2, 馬太福音1

家庭生活, 實踐生活

倫思學
 文字稿 Text

 

講道的準備一定需要時間、努力和心思;這是一項艱辛的工作,但所能留下來給講道者的是甘甜、滿足和成長。

許多時由於傳道人講道的輕鬆自如,有些人錯誤地認為他們是天生的傳道人、分外有講道恩賜,不用多準備就能宣講到如此流暢、深入淺出的信息;但事實剛巧相反,愈輕鬆愈自然的講道,愈須講道者事前周詳的準備,所用的時間更多。就是因為他們對講道的認識深厚,知道甚麼是行得通、甚麼是行不通,他們在準備時分外要多下工夫。這些講道者看重講壇的職事先於其他的事奉,他們若早上未能把講章妥善預備,晚間仍會繼續努力,直到滿意為止。他們雖然有足夠的資料可講大半天,卻能把信息剪裁至在預定的四十五分鐘內講完;他們不會浪費聽眾的時間,總是把信息簡潔有力地宣講出來。雖然我們看不到他們背後準備的辛勞,但卻可從他們的講道中察驗出來。事實上,除非有重要的思想進入你的腦袋,否則沒有重要的概念可從你的口出來。這些都是需要時間、工夫和心思。中世紀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直言:「要講得好,就必須準備好」(To speak well one must prepare well),優質的講道是須要準備的。

任何的準備講道的方法,都須要賦予充足時間,慢火才煲出靚湯。有些講道者急於完成講稿,而沒有容讓自己以足夠的時間去正確地理解經文或琢磨信息的內容、大綱和概念,以致思考未能充分發揮,要點與要點之間沒有好好地連貫着,聽眾只能聽到一個粗略、斷斷續續的初稿而非最終要完成的一篇完整信息。每篇富有創意、優質的講道,必先解通經文後方能形成信息;而講道者必須抓緊經文的概念又被經文信息所抓着,他所認知的比他所傳講的更深厚,這些都需要時間來沉澱,故每一篇信息都需要有它的妊娠期。要恆常地講出好的道,就要恆常地用功,賦予足夠時間方能把色香味全的道熏製出來。

其實,準備講道就好像是為耶和華的名築一座壇,一塊磚疊在另一塊磚的上面或旁邊,成壇後,又把柴放在其上;到了要講道的主日那天,將預備好的燔祭放在柴上。當講道者站上講台時,讓他求告神降下火來,燒盡燔祭。這築成的壇不單是講道材料的組成,同時也是講道者屬靈心態的準備。很可惜,有些酷愛研經、不理解講道的傳道人,在準備講道時已燒盡了所有靈感,只能帶一堆灰燼上講台。

傳道人是神所揀選宣講祂話語的器皿,世上沒有比這職事更崇高的呼召。當你認識神和祂的話語,又愛神所託付給你的會眾,因而宣講一篇能滿足他們需要的信息,隨後又看到他們生命的改變,這是一種極寶貴的體驗,所引出的喜樂和快慰是筆墨難以形容的。講道是一個特權,不是一個責任或一個難擔的包袱;講道的工作是:為會眾禱告、確定要傳講的經文、挑選要宣講和強調的真理、考慮如何應用在會眾身上,並把精心裁造出改變生命的信息宣講出來。這些都是叫人興奮的任務,不容輕視或敷衍了事。

準備講道是人和道的準備

一個完整的講道職事可分成兩大部分:(一)講道者的準備,和(二)宣講的準備。講道者的準備是人的準備;宣講的準備是如何取捨、鋪排內容的準備。從訓練角度來看,要有健全的信息,就必須從培育傳道人着手,培訓出健全的傳道人。因講道者是用他整個生命來準備一篇信息:他成長中的每一個經歷,受培育出的品格和性情,他的成就、為人和信譽等,都是信息的一部分。講道者斷不能從他所講的道中切割出來,聽眾肯定不會這樣看他。神是通過傳道人的生命來傳遞祂的信息給祂的子民,因此他與所傳的道是不能分開的。故此,當我們說講道是展示而不是教導(Preaching is showing, not teaching),未嘗沒有它的道理。

所有優質的講道是超乎機制所能泡製出來的,沒一套準備講道的方法能保證你只要跟足它所指示的步驟去行,就必能產生一篇有成效的道。一篇改變生命的講章是不能用機械式製成的,縱使我們能找出經文的主旨、按它發展成合邏輯的綱領、又能附上多款的生活應用,這仍是未足夠的。當然這樣「設計」出來的大綱,是可以在講台上宣講,而聖靈亦會使用它叫人得益;但畢竟講道不單單是「設計」出來,它更應是「生出」來的。最好的講道不是「設計」出來,而是因「聖靈感孕」在傳道人肚裏孕育,時候滿了便「生出」來。許多「設計」出來的道偏重於分析、內容和鋪排,而忽略了綜合、融會、意圖和動機。「生出」一篇道是一個有機生命的過程,是傳道人與經文概念的生命接觸,融會之後「生出」來的道,成了他的「兒女」,擁有他的基因,能代表着他。「生出」來的道並沒有忽視內容和組織,乃是容讓「兒女」決定自己的樣式和裝飾。儘管同一設計師按照藍圖造出來的棋盤和棋子都是一樣,但每局棋賽卻大不相同。同樣,同一對父母生出來的幾個「兒女」可有他們相似之處,但仍是有他們的不同的性情。棋盤、棋子是設計製造而成,道卻是在生命和構思中「生出」來的,不單是「設計」出來。

準備講道科藝兼備

講道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它是科學,有一定的法則規律;如解經、傳理(溝通)、宣講等,在學術上它們是有一定的規則,要有紀律地遵守,方能達標生效。但講道亦是一門藝術,是需要創意,成效有賴講者寫意的發揮。講道的科學在於邏輯結構很精密正確,讓聽眾能從新的角度看到自己的現狀。結構錯了,邏輯也搞亂了,未能合理地說服聽眾,故他們頂多能觀賞,生命不會得以改變。而講道的藝術就在於讓所有的細節正確,藝術中的細節,如調子、意韻、節奏、故事和情感等。搞錯了,弄巧反拙,不但不能喚起聽眾的注意力,還會失去了他們。

掌握到講道是科學又是藝術的講道者,就能在「有紀律的自由」中盡情發揮,他有無限的自由在無數的紀律中操作。當他熟練了所有規則後,就知道甚麼時候可以超越這些規則,不受其規限,而又是在受其規限的境界中具創意地準備和宣講,關鍵是知道何時和怎樣去凌駕這些規則。這也正是奧林匹克花式滑冰優雅的地方,參賽者都是經過多年的紀律訓練,方能在冰場上寫意自娛地演繹出美奐美輪的花式。無論講道者何等的富有創作力,若他的自由不經過紀律的鍛鍊,他的成功是有限的。一條河川忽視了它的兩岸,就只會成為沼澤。這是形與實、科學與藝術、祭司與先知之間的張力,是有效應的傳道人須要掌握的。

一篇科藝兼備而成的信息,不單提出可信的理性因由(reasonableness),更同時極力爭取可取性(desirability)、可悅性(pleasant)和可聽性(aurality)。科學的一面,從用詞的準確到邏輯的推理,以至例子的引入、鋪排等,客觀上都是存着很多可改善的空間;藝術的一面,因着聽眾的偏好和口味,並沒有一定的選向,故此是偏向主觀的。因此有些人相信講道的科學那部分是可以傳授的,故此每篇講道都可以改善;至於藝術的那部分,他們相信那是天賦的,不能傳授,是須要個人悟出來。講道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它是藝術,因它賦予自由;它是科學,因它可以使講道者有紀律地練出成果。在學習講道的情節裏,這正是「大匠能授與人以規矩,不能使人巧」。也就是說,在這科學與藝術之間,正是聖靈工作之所在。離開了聖靈光照的工作,無人能明白、吸取、融合和接受聖經的真理,或驅使別人有同一樣的領會。縱然我們懂得如何使用各式各樣的研經工具書和應用最新的釋經原理,引導我們進入真理的仍是聖靈,所以我們必須依靠祂。在整個準備講道的過程中,總要預留時間和地步多給聖靈,讓祂工作,在禱告中交託和等候,又敏銳地察驗祂在每一階段的指引。

八階段所涵蓋的範圍

儘管人的準備非常重要、講道的準備是科藝兼備,又超乎機制,下文所提供的八階段工作方式只限於宣講的準備(有別於人的準備),集中於那能傳授的準備講道機制。即假設神已準備好了講道者,他已有正確心態和充沛靈力,而本文所述的是在宣講信息前的一陣子,他可怎樣去準備一篇信息。

若以準備講道的時段來劃分,通常可分成恆常、中期和臨近的準備這三個時段:(一)恆常的準備:是人的準備,是屬靈生命的培育,培養出正確讀經的心態和技巧、與會眾生命的接觸、鍛鍊出講道的慧眼和能力。這是每一位講道者當有的生命,恆常的成長;(二)中期的準備是經文的醞釀和生命的磨合期,通常發生在講道前的十至一百天之間,因人而異;這就是定了講道的時空和經文後,開始研讀該經文和搜集相關資料的時段。這期間講道者主要是面對經文,是他的生命與經文接觸、接受挑戰、掙扎和磨合的時段。(三)臨近的準備常是在講道前的十天開始,是朝向會眾的活動,這時段確定宣講的經文、內容、鋪排和其他細節等。本文所提供的八階段主要活動是發生在這臨近準備的時段。

「一分鐘講台、一小時書枱」是形容清教徒傳道人準備講道的名言,但對現今傳道人來說,每個星期工作如此繁忙,怎可以抽出四十五小時專注在準備講道的事情上?因此,他們覺得這是不切實際的建議和苛求。其實,這句名言實質的意思是把以上「中期準備」和「臨近準備」混在一起而談論,意即是「一分鐘講台、一小時準備。」這是把準備講道的過程生活化,先由講道者的生活與經文的磨合做起,最後推展到聽眾要面對經文對他們生命的要求為止。這些都是整個準備過程要囊括和注意的事情。

八段錦:準備講道八個階段

要傳講一篇優質的信息、內容要有釋經和應用、概念要清晰簡潔易明、例子要凸顯積極的一面、喻道故事不可累贅……想像一下,對着一張張聽道的面孔,腦海中不斷浮出林林總總的問題,設計講章要思考的層面何其多,常常讓人愈想愈複雜,腦袋簡直要「當機」了!講道設計是一件令人興奮的工作,但如果搞錯先後順序或本末倒置,一開始就急着寫大綱或選例子,那麼,設計的時候就容易有綁手綁腳的感覺,信息不單表達不出經文作者的意思,腦袋思考也很難施展開來。

事實上,準備講道的方法因人而異,如同烹調一樣,各人的準備工夫、方法和過程也不一樣。沒有兩位傳道人是以完全同一的方式來準備,甚至或以完全同一的思考來劃分整個準備的過程或講章中的組件。而這是一件美的事,就是神呼召不同類型的講道者,以顯出祂的廣大並形塑教會的多元文化。但另一方面,在我教學的經驗中,下文排列出的八個階段是最能幫助講道者掌握整個準備講道的過程,寬廣地觀看着整個程序。它的特點是能完整地、平衡地敍述一篇以釋經為依據、應用為本的準備信息方法。

 
  

這八階段的工作方式,只是把常遇的條文釐清,從「挑選經文」、「研讀經文」、「經文目的」、「經文概念」,然後才進入「信息目的」、「信息概念」、「信息大綱」、「信息細節」,一步一步按照思考邏輯想下來,規劃起鋪排次序會更加實用有趣,也更容易激盪出創意。這八個階段的程式不是甚麼捷徑竅門,而是一個容易掌握得到的踏實旅程,是經得考驗的機制;講道者須要不斷努力和思考,養成

習慣,在他們潛意識中運作,方能應用自如,得心應手。這方法把整個準備過程分成八個階段,有些傳道人簡稱它為「八段錦」,它們分別是(見圖):

(一)挑選經文:應講哪一段經文?為甚麼會選取它?

(二)研讀經文:經文的內容和意思是甚麼?

(三)經文目的:作者為何寫下這段經文?他想達到甚麼目的?

(四)經文概念:作者講了些甚麼?這段的中心思想是甚麼?

(五)信息目的:為何聽眾要聽這段經文?期望他們有甚麼回應?

(六)信息概念:經文的中心思想可如何貼身地演繹成信息講出來?

(七)信息大綱:信息的目的可怎樣有效地鋪排呈示出來?

(八)信息細節:信息中的每一要點如何發展、解釋、支持、應用?

這八段錦是階段(stages),不是步驟(steps)。整個準備過程分成八個階段,是按邏輯次序排列成平衡對稱的階梯,但這並不意味着要「完成」一個階梯方能進升到另一個階梯,或必須順序地「完成」每一個階梯。準備講章不是製造蛋糕,要跟足一定的程序,步驟不能顛倒。這八階段不是八個步驟,每一階段各有不同的運作和要達到的成效,雖然它們是相關且順序地排列出來,但並不是每一篇講章都一定是由第一階段開始準備。事實上,許多有經驗的傳道人可能會從其中一個階段開始運作,關鍵是結束時必須要完成每一個階段,達到每一階段要達的成效,而且階段與階段之間也必須順暢、有邏輯地銜接着。這八個階段相互聯繫、互相影響;一個階段的調動,會引發或帶動其他階段相應的調整或新的思維,它們是不斷地同步互動着。

這八個階段是把講道的內容和宣講的方法分成兩大運作程序:先內容,後宣講。這兩大運作是準備的過程,輕重不可倒掉。釋經的程序,主要是以歷史、文法、文學等,探索、推敲並考證經文作者的意圖,所以大部分可按一定的程序進行,整個程序多屬科學的研究探索,藝術創作的成分不大;但宣講的那一部分,隨了要參考或依從演說、溝通和修辭規則外,還有很大空間去創作,那是藝術的部分。這八階段可以說是準備講道的既有機制,它主要涵蓋講道能授受的科學(規則)那部分。

上圖對稱地把八階段列出來,是要顯出釋經與信息之間應有的密切關係,指出正確釋經是講道的基礎和權威。頭四個(左面的)階段是釋經的程序,注重確定經文的意思、作者的意圖和釐定經文概念,全以經文內容和作者寫作目的為依據。這四個階段的釋經程序當然全是以經文為主,是向上排列的階梯,那是意味着運作時的抽象思維(abstract thinking):階梯愈高就愈抽象,歸納的成分愈重;愈低的階梯就愈具體,愈受限於時代、文化、環境的框框。末四個(右面的)階段是宣講的程序,注重信息的目的、內容和傳講的方法,全以聽眾的生命為取向。這宣講程序是以應用為本,以最有效的表達方法把信息傳給聽眾。當中的四個階段全是向下排列的階梯,意味着把抽象的神學概念,套進聽眾的生活範疇內,把概念活顯出來。雖然這八階段是平衡的排列,但並不代表每一階段都要用相等的時間來準備。事實上,準備每一篇講道用在這兩大程序(釋經與宣講)或每一階段的時間也不一樣,並沒有絕對標準來分配時間的比率,其中涉及的因素包括:經文的難度、講道者和聽眾對經文的熟悉程度、講道者的經驗和靈感、實際激動宣講的情境等。

整個過程都是經文支配着信息的內容和目的,釋經是輸入資料的程序,宣講時是輸出經整理後之資料的程序。由始至終,這八階段之間相隔的時刻及距離比準備講道的總和時間更為重要;最有效的準備方法並非一氣呵成、不間斷地完成每一階段,而是容許階段與階段之間相隔一段時間。意思是說,寧可用十六小時,隔天四小時,一共七天,比一口氣不停地一兩天用上二十小時來準備講道來得有效和完善。在整個過程中,講道者不斷重複地經歷這八個階段的流程,把未能完成的階段擱置在一邊,繼續前進完成可完成的。然後,再過數小時或一整天重頭再經歷一次,如是者經過三四次這樣的循環,直到完成每一階段。葡萄和麵團需要時間才發起來,準備講道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方能把概念發展得圓滿,當經文和講章經過一段長時間煨燉,方能泡製出美味的佳餚。

附註
PDF Download
聖言講道研經學院
關於學院
內容類別
奉獻支持
訂閱
留下您的電子郵箱,我們將給您發送最新的資訊。

Copyright © 2021. Sagos Sermon Central